专题首页 | 专题简介 |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他山之石 | 黄河文化课程思政案例 | 黄河文化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 成果展示 
# # #

黄河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研究专题网欢迎您

教学成果奖 | 他山之石 | 正文
       
课程思政背景下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
2023-11-29 22:43     (点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璀璨的华夏文明在黄河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黄河凝聚,黄河水文化延续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充分发掘黄河水文化丰富育人素材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实践,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和价值。

一、黄河水文化思政育人的内涵挖掘与功能分析

立足“思政导向”基点,深入挖掘凸显政治性、价值性与学理性的黄河水文化丰富育人资源,科学定位黄河水文化资源思政育人时代功能,推动黄河水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同向而行。

黄河水文化作为黄河文明重要元素构成,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包含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在内的三大层次内涵。具备思政育人价值的黄河水文化资源从旧石器时代便已产生,如“蓝田文化”“丁村文化”“下川文化”等,这是黄河水文化早期形态和发展。新石器时代,黄河水文化在形态和内涵上均大大丰富,形成了“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等众多文化样态。中国社会发展进入集权制的封建时代后,黄河水文化发展逐渐演变为以“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为东西轴线的大古都时代。近代以来,黄河水文化多集中并体现于水沙治理、生态修复、保护利用等更为多样化的层面。数千年的历史演变,“黄土——黄河——黄种人”成为黄河水文化最为关键的发展逻辑。

“水”是黄河水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我国古代众多圣贤先哲习惯于借助黄河水的外在形态进行哲学寻思,将水客体与人主体进行关联并赋予心性修养、品格锤炼、为人处世等精深内涵。“以水为师”衍生出效法水的勇敢、坚毅、处下、包容、公平等高尚品质;“大禹治水”隐喻出人的勇敢担当、无私奉献、大爱无我、家国情怀等大我精神;“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孕育出积少成多、涓滴成河、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等坚韧品格。“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些处处彰显人生成长正能量的黄河水哲学文化,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大有裨益。

黄河水文化丰富内蕴决定了其独特思政育人功能。首先,鲜明价值导向功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人与自然关系传统理念,演绎出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现代生态保护观念,这些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意蕴丰富的观念,对青年大学生涉水活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能够产生积极内化作用。其次,独特社会教化功能。黄河水文化总是与时代政治经济密切联系,反映出时代民众特定维度的精神需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舟行水”治国理政智慧,对青年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确立具有正面导向作用。再次,实践行为规范功能。沿黄居民为方便生产生活,利用黄河水周期性短缺的变化规律,营造出黄河流域北方民居特有筑房形态“房子半边盖”。“房子半边盖”是黄河水文化对人的行为规范作用的缩影,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行为同样具有特定规范引导价值。

二、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建构

秉持“深度融合”原则,建构以水叙事、以水育人、以水铸魂、以水兴邦为主线,融知识汲取、真理探求、价值引领为一体,符合政治原则、契合时代之需、切合学生实际的黄河水文化教学内容体系。

以水叙事教学内容建构。高校思政课既要理论讲授、以理动人,更要情感熏陶、以情化人,讲授过程中融入叙事穿插十分必要。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特定逻辑对黄河水文化不同维度内容进行叙事编排,建构黄河水文化叙事教学内容结构。如通过黄河流域农具发展演变主线,将黄河农耕文化建构为有机叙事整体;通过黄河水利设施建设历史发展主线,将黄河水利文化建构为有机叙事整体;通过自三江源头到渤海入海口地形地貌变化主线,将黄河地质形态建构为有机叙事整体。富有特定逻辑和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建构,能够最大限度激发黄河水文化整体叙事功能,将黄河水文化较为系统呈现出来。

以水育人教学内容建构。黄河水文化体系庞大,既有水生态、水环境等物质水文化,又有国家水利法规、水分配乡规民约等制度水文化,还有水观念、水伦理等精神水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从不同维度和多个层面探寻黄河水文化中实现高效育人功能的内容。如通过地理地貌景观,阐释黄河演变历史成因;通过水利枢纽建设,阐述黄河综合开发;通过陶瓮、水槽等饮水工具,阐发黄河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通过流域内寺院、庙宇等宗教建筑,阐明中华传统水礼仪。涵盖多维度、广视角的教学内容建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黄河水文化多重育人功能,将黄河水文化与人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以水铸魂教学内容建构。受黄河水文化熏陶,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或多或少涉及“以水喻人”的相关阐释。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传统文化整体视角,发掘黄河水文化影响下的哲学思想,凸显黄河水文化铸魂重大价值。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远水不救近火”“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等传统水哲学,能够揭示事物发展、人性修养、人与自然关系等规律意蕴,启发多层次发展智慧。意蕴深邃且辩证十足的教学内容建构,能够最大限度激发黄河水哲学独特铸魂功能,将黄河水文化与人精神培育联系起来。

以水兴邦教学内容建构。黄河水文化承载的黄河文明,折射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与民族延续息息相关。自古至今,黄河如若安澜,方可国泰民安。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从黄河文明全局视域,阐释黄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联。如通过历史上黄河旱涝灾害演变与其沿岸主要城市兴衰变迁,探讨黄河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历史上黄河与传统村落布局形态之间关系,探讨黄河对于村落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黄河演变看传统农耕兴衰,探讨黄河对农耕文化的重要影响。宏观历史视野的教学内容建构,凸显黄河兴邦的主题,将黄河水文化与国家荣辱兴衰联系起来。

三、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操作

致力“科学高效”目标,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法选取,形成政治导向鲜明、教学形式多样、实践载体多元的综合性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策略。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作为水利水电类特色鲜明高校,黄河水文化思政育人师资实现了所有思政公共课程教研室的全覆盖。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且多数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为切实提升黄河水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效,黄河水文化师资队伍会定期与不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邀请长期从事黄河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讲解相关知识。通过邀请专家、集体研讨等方式,黄河水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黄河水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坚强主体保障。

在教学方法选取方面,以教师知识背景结构和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黄河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和精神水文化等不同维度的教学内容,弹性选择理论讲授、视频演示、图片展示、实地调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黄河水文化教学方法并非以上所述单一方法的选取应用,多为理论讲解、直观演示、实地实践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呈现,这样能够让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服务,真正提升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作者李保全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黄河水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优秀水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


上一条:善用治黄精神资源讲活黄河文化大思政课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

学校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22号;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76号.
建议使用不低于1920*1080的分辨率浏览网站.
Copyright @ 202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黄河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研究专题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