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促进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探索多种新专业建设途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豫财院〔2024〕293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开展2025年度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将人格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空间,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制定原则
(一)坚持产出导向
遵循OBE教育理念,确立合理的微专业培养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细化结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建立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路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强化合作育人机制,加强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实现协同育人。
(三)强化交叉融合
基于培养创新人才目标,课程设置符合“四新”发展新要求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趋势,课程内容体现跨学科特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制定依据
各专业依据《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豫财院〔2024〕29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专业优势和特色,制定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格式可参照《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附件1)。
四、编制框架
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修业年限、学时、学分、涉及学科专业、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课程简介、结业标准。
微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6-24学分,每门课程2 -4学分,最小学分单位为1学分。所有课程按每学分16学时。所有课程均应设置考核环节,不同考核形式都应符合学校统一要求。微专业课程由学院组织考核,鼓励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试改革。
五、制定范围
我校2025年度拟开设的13个微专业。
微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涵盖专业 |
牵头学院 |
智能会计 |
高博 |
会计学、智能科学与技术 |
会计学院 |
网络安全运营 |
席红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数字经济与大数据分析 |
代新玲 |
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数智期货交易 |
尚运生 |
投资学、金融学、保险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金融学院 |
智能资产评估 |
万新亚 |
资产评估、智能科学与技术 |
财政税务学院 |
数字文旅 |
李颖慧 |
旅游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 |
旅游管理学院 |
数据科学与智能统计 |
董李娜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数字造价 |
杜兴亮 |
工程造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程经济学院 |
智慧健康生活管理 |
常慧萍 |
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体育科学 |
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 |
数字人文 |
黄留锁 |
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
软件学院 |
地理标志外译 |
刘彩霞 |
外国语言文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 |
外国语学院 |
实用英语 |
王超 |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学院 |
低空飞行智能应用 |
马小瑞 |
智能科学与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 |
工程经济学院 |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微专业牵头学院成立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确保制订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二)深入开展调研
各微专业要调研不少于5所省内外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精确研判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情况,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的意见建议,明确培养方案制订思路与重点。
(三)广泛征求意见
各微专业形成培养方案初稿后,要面向授课教师、开课学院、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广泛征求意见。
七、时间安排
2025年4月30日前,学院将定稿后的培养方案(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拷贝至U盘)报送教务处教研科(龙子湖校区知行楼124室),教务处组织审定各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联系人:刘老师 李老师
联系电话:0371-69303006
附件: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教务处
2025年4月4日